首页 > 早教 > 教育资讯 > 幼教博士:用生活点滴让孩子长出能力

幼教博士:用生活点滴让孩子长出能力

来源:婴育儿    阅读: 7.73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四岁的小罗从其他学校转来我班级的第一天开始,就很喜欢与每个人聊天。他总是关心着那个孩子为什么哭?这个孩子是不是需要帮忙?这个小男孩的细心,说明着他对社会关系观察的敏锐,是他的天分!也就因为这个天分,个头小小的他,却像块磁铁,吸引着许多大大小小的朋友。他常会去安慰那几个三岁的小孩说

鼓励孩子的努力而非结果

数字和字母是文化中的重要一环,幼儿会自发的产生探索行为,像是拿笔假装写字、自发的数图画中的小动物和物品、拿著书口里喃喃有词的假性阅读、自创字等等。但小罗却对这些文化符号的探索排斥和畏惧。我虽不清楚小罗之前的学习经验是如何,但能肯定的是,它让小罗对自己的符号学习力,失去了信心。从失去信心的过程里,一步步的也失去了兴趣。

于是我设定好了目标,要重新燃起小罗对符号探索的驱力。怎么做?其中一个有效的入口点,就是找到小罗的长处。

善用长处为教学起点,也利用它来当做互动的方式。除此之外,还搭配上另外一个有效和长远的教学原则,就是去具体赞美孩子的努力(efforts),而不是去歌功颂德孩子的聪明过人。

具体赞美孩子的努力,在心理层面上,幼儿感受到自己是有耐力的人,是经得起困难的学习者,有不轻易放弃的信心;在学习层面上,具体的内容提供了幼儿再继续努力的事、技巧,或态度。

以下的纪录,就是我与小罗“一对一”的第一堂信心重建互动内容。我选择的媒介,是数字卡。

成人:“小罗,我知道你不喜欢做数字的工作”。(不加批判的,同理孩子的心思)

幼教博士:用生活点滴让孩子长出能力

小罗看了看我,担心的摇摇头:“我不喜欢做数字卡。”

成人:“不要紧,你可以不喜欢它。”(同理孩子的心思,让他知道他的态度是被体谅的)

成人:“唉,珊卓拉手上的数字卡乱了,你可以帮我吗?”(善用孩子的社会能力长处)

“请帮我先把1找出来。”(让孩子从已知的先开始,建立信心)

小罗毫不费力的找到了数字1,递给了我:“诺。”

成人:“你一张一张卡的找,就找到了!请再帮我找2好吗?”(具体的肯定孩子的方法和努力)

小罗拿着数字2和5,决定不下到底是哪一个?

成人:“你不确定是哪一个,那教室里有什么东西可以帮助你决定呢?”(让孩子先自主的想方法,经由自己的努力尝试)

小罗扫描着教室,说:“我知道了!靠近珠子的墙壁上有写2,我去看看。”于是经由比对,小罗很开心的把2拿给了我。

成人:“小罗,你本来不确定到底是哪一个,但你一直想、一直找,你好努力喔,然后你就找到办法了!”(具体的称赞孩子的努力)

自己努力学会的才有成就

这是第一次我与小罗的短短成功经验,自然的过渡到了隔天,小罗没有逃之夭夭,一起与我愉快的做了数字卡的活动。现在,数字活动的学习,成了他喜爱的工作之一。有人问他:“是谁教你数字的?”他会回答说:“是我努力学会的!”这,就是长大的感觉!

那天,小罗笑嘻嘻的拿完成的“十几的数”给我看。他昂着头,告诉我:“我做的!”原来,他想告诉我一个最重要的讯息是:我能!我长大了。

幼教博士:用生活点滴让孩子长出能力 第2张

长大的感觉,真好!

就在那剎那,我坐在小椅子上,看了看在教室每一个角落里的孩子。突然间,我看到了、也体会到了,那十九个孩子的长大感觉⋯⋯

我只是在这头远远的看着,而三岁的贝拉自己一个人在那头,没玩些什么,也什么都玩了,就只是一个人,一个人静静的享受着,一个人的空间。这,就是长大的感觉!

太多了,太会乱滚了,太小了,太⋯⋯四岁的可登坐在地上哭,他可以撒手放弃,但他决定再试试看,换了个小扫把,慢慢的清理着自己不小心弄翻的点心,一个人一步步的改变着环境给他的限制。这,就是长大的感觉!

五岁的小斯知道一切无法如他所愿,他得与别人分享那个空间、那个玩具。他得让他朋友排在前面,坐在他想一个人坐的地方。

但是,他知道“小良也想要玩”,所以他分了、让了,他有了个“朋友”。有个朋友陪着自己笑、陪着自己走,那,就是长大的感觉!

生活点滴让孩子长出能力

身高抽得再长、体重增得再多,都不算“长大”。“长大”和“能力”,常常像是豆荚和豆子的关系,无可分离,得要一块儿慢慢的成长。

我们手心中的小幼儿,能在爸妈身旁感受到快乐,也能在一个人时,享受着与自己的寂静,这叫“情绪”的长大;他能利用环境给他的资源,也能想办法解决眼前的限制,这叫“智能”的长大;他能保护自己的所有,也能看见他人的需要,而把自己有的与他人分享,这叫“社会”的长大。

再仔细想想,“长大和有能力的感觉”从那里来?爱的成长环境,使孩子相信自己;而真真实实的,有顺心、失望、满意、挫折的生活点滴,则锻炼出孩子的能力。


教育资讯
故事绘本
胎教知识
行为心理
智力发展
学前教案
幼儿园教育
亲子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