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1-3岁 > 幼儿教育 > 感统失调的危害 10种训练感统的游戏

感统失调的危害 10种训练感统的游戏

来源:婴育儿    阅读: 3.19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感统失调对孩子有影响吗?什么是感统失调?10%的孩子都会得的病,严重了还会影响智力,那么下面来看看感统失调的异常行为有哪些?如果孩子有感统失调该怎么办?

最近和闺蜜聊天,她心情特别低落,孩子刚上幼儿园,老师总是向她反馈说这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特别好动,而且还经常和小朋友起冲突。

老师旁敲侧击的提醒闺蜜,这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闺蜜虽然心里一万个不承认,但儿子确实特别好动,在家里也是如此。

虽然不情愿,但还是带孩子去了医院,医生给孩子开了一些检查,问了一连串的问题。

拿到检查结果时,医生说孩子可能是感觉统合失调。说是很多孩子都会得,而且通过吃药和康复训练是可以恢复的,让她不用太担心。

好好的孩子怎么就感统失调了呢?闺蜜特别困惑,关键医生说每10个孩子就有1个感统失调,比例真的挺大的。

米粒妈觉得还是有必要引起大家重视,主要就是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得了感统失调,觉得孩子有这些情况大点就好了,但感统失调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自然消失!

今天和大家说说感统失调。

1、什么是感统失调?

2、感统失调有什么症状?

3、如何改善感统失调(包括10个改善的小游戏)

什么是”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

简单来说,就是人体的各项感官接受到环境中的刺激,经由大脑统整后,由身体做出适当的反应。

感觉统合就是大脑将接收到的讯息,做出统整,然后加以反应的一项能力。

“感觉统合”理论是1969年由美国加州大学职能治疗师Jean Ayres博士所提出,她发现3-13岁的儿童中,有10%的孩子有感统失调的症状。而这并不是教育问题,经过大量临床研究发现,出现上述行为的孩子,是由于大脑对身体感觉统合的障碍,在医学上称为”感觉统合失调”或学习能力障碍。

感统失调的异常行为

1. 不喜欢被人碰触或抚摸;拒绝剪发、洗头、洗脸;甚至大热天也要穿长袖衣服

2. 玩耍意外碰伤流血时,自己常常没有察觉

3. 常会从椅子上摔下來;常碰掉桌上的东西

4. 不喜欢被高举;怕上高处或跨越水沟;会晕车

5. 特别喜欢玩旋转的游戏,不会头晕

6. 平衡差;腿无力;容易跌倒、碰伤

7. 不太会玩跳绳、踢球、丢球、接球

8. 手无力;握笔不正确;写字慢、歪斜

9. 眼睛不灵活;方位距离判断差

10. 学穿衣服、扣扣子、系鞋带、拿筷子、写字比同年龄孩子慢很多;与同年龄孩子相比,动作比较笨拙且不协调

11. 分辨不出相似图或物品;拼图玩不好

12. 语言记忆差;语言理解差

13. 2、3岁以后才会说话;有口吃或口齿不清的状况

14. 语言表达差;沟通困难

15. 特别好动,沒有目的性地动个不停;或是刚好相反,特别不爱动且动作缓慢

16. 喜怒无常,情绪变化快

17. 注意力容易分散

18. 个性孤僻、不合群;在群里中很难交到朋友

19. 觉得自己很笨、缺乏信心;容易挫折、放弃;拒绝学习新事物

20. 爱发脾气;容易激动

21. 适应环境能力差;察言观色能力差

22. 智力正常,但阅读或数学的学习有困难,表现为:

无法好好数数;也没办法好好念文字、写文字,可能会上下、左右颠倒。如6念成9;79当成97;口合写成合口

念书或抄写文字时,常漏字或跳行

感统失调的原因

造成感统失调的原因很复杂,但一般认定可分为三方面:

先天因素

先天性的轻微脑部受伤,可能是妈妈怀孕时曾发生过先兆性流产;怀孕时用药影响;孕期情绪激动、不稳定;母亲于怀孕期间吸烟、喝酒;胎位不正导致固有平衡异常;早产;孕期营养缺失等。

环境因素

尤其是居住在城市的儿童,生活活动空间小,多数局限于室内活动。因此缺乏各种大动作感觉刺激,少了大动作的练习与经验。

教养因素

国内现在孩子都少,孩子出生后,常过份保护。日常生活中,照顾者,尤其是隔代照顾时,往往事事代劳。

凡事”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很多时候已经到了可以自行进食的年龄,还是由大人喂食。

过度溺爱的结果反而剥夺了动作练习的机会,使孩子缺乏感统练习的机会。

还有一种状况,照顾者过度担心孩子于活动中受伤或弄脏,就限制孩子的活动。

孩子静坐多、活动少,限制孩子活动,使孩子失去探索环境的先机。这些都会演变成孩子感统失调的问题。

感统失调的治疗与饮食限制

感统失调的治疗,最常见的就是职能治疗。

形式上很像一群孩子玩游戏,但是由职能治疗师在旁边监看每个孩子的治疗过程、控制进度与个别调整,让孩子在类似游戏的环境中练习、强化他不擅长的动作,以刺激大脑运作来改善感统失调的问题。

许多研究都已经证明,食物中的添加物如:防腐剂、人工色素,以及过量摄取糖份,都会引起孩子过动及注意力不集中。

因此,添加这些东西的食物,如:糖果、饼干、含糖饮料、冰品、果汁等,都是感统失调的孩子要绝对避免食用的。

荷兰2011年的一项研究指出,64%的多动孩子,在饮食限制介入后,症状有明显改善。

但是一段时间后,如果继续恢复以前的饮食,发现孩子会再度恢复过动症状。

因此,让孩子养成吃对东西的饮食习惯,只让孩子吃适合的食物,就能改善过动症状。

感统失调的危害 10种训练感统的游戏

10种训练感统的游戏

所谓预防胜于治疗,避免孩子发生感统失调的问题,最好的方式就是从小就常跟孩子玩感统游戏,从游戏中,帮助孩子培养感觉统合的能力。

摆荡游戏(0-1岁

从出生起,就可以开始训练宝宝的感统能力。家长可以将宝宝抱在怀里,轻轻地摇晃(请注意:轻轻地!切勿太大力、或剧烈摇晃,会导致婴儿摇晃症候群),就可以达到刺激孩子的前庭觉,改善平衡反应、增加肌肉张力的效果。

丢接球(1-3岁)

宝宝一岁开始,就可以开始跟宝宝玩球。刚开始可以把球放在宝宝的面前,鼓励宝宝自己伸手去拿球。

等宝宝再大一点,就可以开始跟宝宝尝试玩传球的游戏:一开始,可以跟宝宝对坐在地板上,用滚球的方式传球。

等宝宝三岁了,就可以跟宝宝玩难度更高的游戏:例如一边跑,一边传、接球,刺激孩子的手、眼、脚反应,并训练孩子视觉追踪的协调性。

地面探索(1-2岁起)

宝宝一岁后,家长可以在家里布置不同材质的地毯或地垫,让宝宝在地毯或地垫上或爬或走、或从事任何游戏,让宝宝接受不同材质的刺激。

两岁后,还可以增加不同高度的设计,让宝宝在不同高度的地垫上,从事各种游戏。这是一个很好刺激触觉及本体觉的游戏。

镜子游戏(2岁起)

宝宝从两岁开始,就可以玩模仿游戏。孩子藉由模仿父母动作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身体、区分左右方向,这对于宝宝的观察、动作计画能力非常有帮助。

一开始,可以从简单的一只手的动作开始,慢慢进展到全身的动作。

叠积木(2-3岁起)

宝宝两岁以后,就可以开始练习精细动作。用5公分立方的积木,让保饱尝试将积木叠高。

等宝宝到了3岁,就可以换成约3公分立方的积木来训练。叠积木的游戏,除了可以改善手脚的协调性,还可以训练宝宝的创造力、注意力。

跳格子(3岁起)

将家里的拼图地垫扑在地上,每块的间距约为20-30公分,然后让宝宝用跳的方式采地垫。这种跳格子的游戏,除了可以训练宝宝的空间概念,还可以帮助刺激本体觉。

打鼓游戏(3岁起)

最简单的方法,是用手,玩打鼓的游戏。可以配合节奏,让宝宝在某一器材上连续拍打1-2次,然后换另一种材质的器具,再配合节奏拍打。

这个游戏可以训练宝宝的记忆力、动作计画能力。此外,不同的材质,还可以增加孩子的触觉刺激。

沙箱(3岁起)

找个小箱子,讲究一点的还可以在箱子外面装饰一下,更吸引宝宝的注意力。最好的方式,就是跟宝宝一起做沙箱,让宝宝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造力,妆点出一个独一无二的沙箱。

在沙箱里面放入:笔、钥匙、小豆子等小东西,让孩子闭著眼睛,用手在箱子里面找出东西,也猜猜看箱子里面还有什么东西。

这个游戏可以增加孩子的触觉刺激、增进触辨觉能力、注意力。

黏土创作(3岁起)

让宝宝亲自动手,制造自己喜欢的东西。爸妈可以买现成的黏土;或在利用面粉、水、食用色素,自己在家做黏土。

然后让宝宝发挥想像力跟观察力,用黏土捏出小朋友喜欢的东西、或是小动物。

玩黏土可以训练手部灵活运动,同时对宝宝的观察力、精细动作及双测协调,都很有帮助。

手指画(4岁起)

找个周末或假日,让孩子穿上最脏的、旧的衣服,然后就尽情地玩吧!

拿些水彩颜料,沾在手指上,任意创作!这个充满创意、同时非常有趣的游戏,可以帮助刺激孩子触觉,训练空间概念及注意力。

怀疑孩子到底是顽皮?还是感统失调?父母没有办法评断时,及早为孩子安排评估诊断,了解孩子问题行为背后的成因,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式,帮助孩子改善问题行为。

感觉统合并不会随著年龄增长自然消失。家长能越早发现孩子有些异常的状况,尽早带孩子就医评估,寻求专业协助,才不会错过矫正的黄金时间(2-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