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谈经验:做个合格的“儿语者”

谈经验:做个合格的“儿语者”

来源:婴育儿    阅读: 5.05K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孩子虽然小,但是他跟我们成人一样需要理解。因此,表达我们对他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

美食美课:改变责备用语方式

“不要再让我听到你这样称呼别人!”这是我以前经常使用的表述方式,说实话并不见效。这种命令方式可能会导致孩子更加叛逆,所以,后来我改为这样说:“这样叫人家是不对的。”同样的道理,改变说话的方式,让孩子更乐于遵循它才是上策。例如:“你的房间乱得一团糟。”可以表述为:“你地上怎么有这么多玩具啊!”

棉花糖:处理状况保持冷静

我们常常遇到这种情况:当你要孩子关电视,而他却屡劝不听的时候,你可能最后会恼羞成怒,对他大吼。但是,我发现,暴力或者怒火是不能让孩子跟你合作的,这只会让你更加愤怒,让宝宝对你更加抗拒。因此,我学习控制自己,不轻易地向孩子宣泄愤怒和沮丧。当宝宝跟我发小脾气的时候,我不能发火,相反,“借”我的冷静给孩子,告诉他做了什么不对的事情,并且给他另外一个选择。例如,“踢东西是不对的。你可以告诉我你生气了,但是不需要踢东西。”

小诺:关注宝宝谈话反应

现代父母由于工作忙碌,在和孩子说话时,常常会急着表示自己的意见和指示,期望孩子乖乖照自己的话做,最好不要有意见。所以,往往没有很仔细地把孩子的话听完,孩子感觉与父母沟通不舒服,代沟必然越来越深。

Macy:和宝宝密切相处

要了解孩子,要多跟孩子接触,从他们的语言及行为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喜好和内在需要。

Thomas美眉:用共情方式沟通

孩子虽然小,但是他跟我们成人一样需要理解。因此,表达我们对他的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以看电视为例,如果我们不是强行制止孩子看电视,而是先表达我们对他迫切想看动画片的这种心情的理解,那么事情就不会那么糟糕了。“妈妈知道,你特别想看完这个动画片再吃饭对不对?这么好看的动画片,错过了真是太可惜了。不过,看动画片时间太长了,眼睛会坏的,以后想看都看不了哦!你看,像这样,如果我看不见,我就找不到我家宝宝了。我家宝宝在这边吧?不对,我摸到的是沙发!在这边吧?还不对,我摸到的是茶几!天啊,如果看不见,那太可怕了!可别把我们的眼睛看坏了,赶紧吃饭去吧!”给孩子一个台阶下,他自己也许就会放弃看电视,去吃饭了。

蓝妹妹:“攒优点”游戏帮我忙

我常常将一个小纸盒做成礼盒状,留一处开口,书写4个大字:“优点箱”,每天发现孩子一两个优点,写下来,放进优点箱里。每周找一个傍晚,和全家人分享孩子的好表现,把孩子在家里的进步当着孩子的面向全家人宣布。这让我的孩子有更多好的表现,甚至还很听话呢。

雪茧儿:宝宝逆反,顺势诱导

孩子是最现实的,他只关注他当下正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如果强硬阻止他,他就会很难接受。当我的要求跟孩子的欲望发生冲突的时候,我采取相对比较柔性的方式,顺着他的期望走一走,然后再帮助他转弯。比如孩子特别喜欢吃糖,见到糖就迈不开步,这时候强行抢下他手中的糖果可能就会让他哭闹不休,最终不可收拾。不如干脆就把糖剥了给他,并且顺着他的想法来说说这件事:“吃吧吃吧,糖多甜,多好吃啊!可是,吃多了糖,牙就坏了,然后他们就要去医院看医生,医生呢,就会拿一把大钳子,使劲地把我们的牙拔掉,哇,天啦,拔牙可痛了。你还记得那本《鳄鱼怕怕牙医怕怕》吗?鳄鱼去拔牙的时候是不是吓坏了?”

花好悦媛:少用“不”字多用“我”

孩子听到“不”的次数太多,会感到很沮丧。因此,用“我”来陈述句子,让孩子明白,他们的行为对你产生了什么影响。“看到你这样扔东西,我感到不开心。”“如果你再这样扔食物,我会拿走你的饭碗。”

天使小妖:我和宝宝“猜心思”

即使是儿童心理学家,也猜不透儿童全部的心思。作为母亲,我常常跟宝宝玩“猜心思”的游戏。如果我跟宝宝产生了矛盾,就先安静下来,然后跟宝宝面对面坐下,告诉宝宝,我们现在做“猜心思”游戏。一般情况下,我都是先把自己心里想的说出来,然后轮到宝宝表达自己内心想法。这样,宝宝往往能够随着我说出心里话。比如一次宝宝说:“我画画,你站在边上看,不停地纠正我,说我画得不像,还强迫我重画……”

借助“猜心思”游戏了解孩子某些行为背后的思想,才能和孩子进一步沟通。

今日热点:
  最近发现,美国15个品牌的婴儿配方奶粉中含有火箭和导弹燃料中使用的一种化学物质——高氯酸盐。该物质是一种强力甲状腺毒素,可能对胎儿和婴儿大脑发育造成影响……[详情] 孕期禁忌,是真是假大揭秘 对孩子不打不骂10大高招 查BB性别给李湘的建议 四大教育误区埋没聪明孩子 4大问题!胎儿B超争议不断 春季长个快的奥妙在哪里 吃什么东西最容易生男孩? 直击:子宫里的多胞胎(图)

谈经验:做个合格的“儿语者”
点击进入精彩育儿频道!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