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3-6岁 > 学龄前教育 > 什么是感觉统合能力 感觉统合对孩子的影响

什么是感觉统合能力 感觉统合对孩子的影响

来源:婴育儿    阅读: 2.1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感觉统合对孩子有什么影响?怎么认识感觉统合?新生儿从出生后就开始具有感觉能力。儿童初期可以通过视觉辨别物体的大小、形状、颜色等,通过听觉辨别声音,通过温、痛觉获得关于冷暖、危险的信息,通过本体感觉和前庭觉学会运动和姿势控制。

儿童通过感觉来认识自身和外界环境,实现由反射性活动向自主精细运动的发展,掌握吃饭、穿衣、读书、写字等社会化技能。这些技能的发展不是凭借某个感觉或运动系统实现,而是需要多个感觉系统在中枢神经的协调、整合下进行。这就是“感觉统合”,它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能力之一。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初级感觉统合阶段:3岁前

人的感觉功能在出生前就开始发展,胚胎发展期在母亲躯体活动的影响下以及自身胎位的变动和调整,胎儿的听觉、触觉、本体感觉、前庭平衡等已经发展,出生后个体自身的生理机能的完善以及各种能力不断发展,具备与外界进行互动的感觉、动作和认知等基本能力。

2、中级感觉统合阶段:3—7岁

这个阶段是儿童基本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儿童生理机能的完善,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感觉系统传递的信息更加丰富,中枢具备协调、整合各种感觉信息的能力,实现感觉系统间以及感觉系统与动作间的协调与统合,儿童的视/听信息整合、手眼协调、注意力、记忆力等发展良好,基本满足儿童学习生活的需求。

3、高级感觉统合阶段:7岁至青春期

此阶段的生理机能进一步提高,感觉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结构趋于成熟,接近成人水平。大脑高级功能的发展成为影响感觉统合能力发展的主要因素,大脑各功能区域信息加工的自动化水平以及区域间的信息整合能力相当高,可以有效控制低位中枢以及外周器官的活动,儿童可以完成复杂的动作技能,注意力调控、自我控制、计划策略、判断、推理等高级心理功能。

什么是感觉统合能力 感觉统合对孩子的影响

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受儿童内外因素的相互影响:儿童自身的身心发展以及丰富的环境刺激在其中起了关键作用

1、儿童自身的身心发展

个体的成长表现为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的发展模式,有什么样的结构就有什么样的功能表现。从胎儿期开始,个体的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从早期的不完善不断发展,功能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个体自身的发展存在连续性和阶段性的特点,连续性是个体自身的发育连续不断,结构和功能不断完善。阶段性是个体的发展进程不均等,不同能力的发展有其自身的关键期,错失该关键期可能导致该能力发展不足,甚至终生难以弥补。

2、环境刺激

儿童感觉统合能力的发展离不开持续、丰富的环境刺激,是个体持续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就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发展而言,儿童应该在每个阶段接受适宜的家庭、学校教育,学习各种知识,认识自我、认识世界,在户外感受丰富多彩的大自然,与他人及外界环境进行充分的交流和互动等。但是随着城市化和数字化的扩大,儿童接触的内容呈现模式化、类型化和单一化的趋势,主动接触、探索外界环境,与同伴间的协作互动等机会减少,这也是不利于儿童接受环境刺激的因素,从而对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综合大量区域性研究报告,我国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率比较高,全国3-13岁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率可能在10-30%之间,男孩的发生率会显著高于女孩。感统失调现象主要表现在:

1、视觉异常:眼球运动困难带来的阅读时看错、看漏、手眼协调差。

2、听觉异常:语音分辨能力差,聆听过程心不在焉、没有眼神交流 ,说话语无伦次。

3、前庭功能及动作异常:身体平衡性差,跳绳、骑自行车困难,动作笨拙,容易摔跤

4、触觉异常:对体肤接触过于敏感,不能忍受洗澡、洗发、换衣服的体肤接触。

5、其他:胆小,爬楼梯困难,不喜摇晃、爬高、陌生环境,注意力不集中等

导致个体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绝大多数是遗传及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且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如家长发现小孩存在上述问题表现或不确定小孩的感觉统合功能水平,可点击“阅读原文”完成儿童感觉统合能力在线测评,或邀约当地健知校区进行现场测评,全面了解小孩情况再定制个性化感统训练方案。

学龄前健康
学龄前营养
学龄前教育
学龄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