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宝宝护理 > 宝宝呵护 > 宝宝说话晚,可能是你的养育方式出错了!

宝宝说话晚,可能是你的养育方式出错了!

来源:婴育儿    阅读: 1.44W 次
字号: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 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手机查看


多数宝宝在1岁左右就开始咿咿呀呀地学说话了,说话早的到1岁多点甚至可以说出简单的句子了。但也有宝宝开口较晚,如果孩子在2~3岁还没有学会开口说话,在医学上就称为言语发育迟缓。孩子说话晚,除了遗传及生理因素之外,家庭养育环境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NO1. 吹毛求疵型

有些父母不太懂儿童心理,动不动就纠正甚至嘲笑孩子开口说话时的错误发音,或是强迫孩子不断重复,让孩子觉得“压力山大”,甚至异常痛苦,大伤自尊心,当然也就不愿意开口说话了。

父母亟需改正这种吹毛求疵的做法。如果继续严苛要求,不仅孩子说话晚,更对他的自信心是极大的伤害,甚至会让孩子形成阴郁退缩的性格。父母自己要摆正心态,理解孩子,多鼓励孩子。

NO2. 照顾备至型

多个大人围着宝宝转,摸透了宝宝的需求,极为默契。宝宝眼睛瞄一下水杯,水就端上来了;宝宝瞅一眼水果,马上削好皮递过来;想下楼玩不用开口,想玩什么玩具不用开口,想睡觉不用开口。结果,孩子开口锻炼的机会太少,自然也就说话晚了。

大人太勤快了,就等于剥夺了孩子的锻炼机会,如果长期这么照顾周到,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会较差。懒一点吧!让孩子开口提要求,借各种机会陪他聊。

NO3. 备受冷落型

和上述情况相反,有些家长忙得昏天黑地,根本照顾不了孩子,也没有老人帮忙照顾,孩子是在一个异常封闭的环境中长大的,获取的信息少,锻炼的机会更少,说话当然会比较晚。

父母需要权衡孩子生命中每一个阶段的不同“重点”,意识到陪伴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做出取舍,尽可能地亲自照顾孩子、多和孩子交流。

NO4. 南腔北调型

不少家庭都是祖孙三代同堂,老人帮忙带孩子,两口子来自不同地域,家里的语言环境非常复杂:爸爸妈妈说着有些走调的普通话,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说不同的家乡话,这种复杂的语言环境会给处于语言敏感期的宝宝带来很多困扰,他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积累和转化这些语言。双语或多语家庭孩子开口晚,情况与此类似。

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不用太着急,孩子虽然说话晚,可他能听懂更多方言呢。父母可陪孩子多说,但不要逼孩子,因为他的成长环境就是这样。

宝宝说话晚,可能是你的养育方式出错了!

陪宝宝说话的好方法,绝对管用!

随时随地交流

这点最重要!刚开始,你跟宝宝说话,宝宝只会发出“咕咕”的声音,这是宝宝在回应你,很好,继续经常和宝宝聊天吧。指着宝宝见到的日常事物,比如花,告诉宝宝:“这是花,很香,红色的”;问宝宝一些简单的问题,“要喝水吗?鞋子大吗?门开了吗?小狗在哪儿?”等着他做出回应。这样的交流非常有意义,不知不觉宝宝就能开口说话了。

和宝宝聊天需要用一种独特的形式,语速缓慢、语气夸张、声调高扬、语言简单重复,这就是所谓“儿语”,更易于宝宝感受和理解。

给宝宝讲图画书

可从动物书入手。逐一指着书上的图案,缓慢清晰地跟宝宝说出名称,然后简单描述其特点。比如,指着“马”的图案,跟宝宝说“马”,告诉宝宝马有4条腿,生活在草原上,跑得飞快。你“拓展”越多,语言越生动形象,宝宝就学得越快。

图画书很多,但也许宝宝在某个阶段只想重复听其中的几本,这样好,学习语言,就是需要不断重复。

跟宝宝唱儿歌

可从网上下载儿歌,跟宝宝一起念一起唱。《一二三四五》、《老狼老狼几点了》,等等,有大量符合儿童语言发育特点的儿歌都生动有趣、节奏明快,跟宝宝一起念唱这些儿歌,对宝宝开口说话很有好处。

说正确的整句

儿语有助于婴幼儿学说话,其中有些叠字,很有韵律感,比如红彤彤、绿油油、胖乎乎等,但不要因此乱叠字,比如,不要说“吃饭饭、喝奶奶”,宝宝跟着学会这样的词汇,反而会拖延学会说整句话的时间。给宝宝重复正确的词汇,说正确的整句话吧,他学得会。

温馨提示:

除了家庭环境因素和养育方式容易导致宝宝说话晚之外,其实,以下几种生理原因也可能会导致宝宝说话晚,比如:听力本身有障碍,孩子听不清楚,甚至听不到,当然也就不会说;发音器官发育不正常,无法正常发音,如孩子舌系带过短、唇腭裂等,导致发声气流异常、肌肉协调困难,孩子学会开口说话当然也就晚了。如检查确认为生理情况,家长要抱着极大的爱心和耐心,做好付出更多的心理准备,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尽力帮助孩子在各方面提升,争取正常融入今后的学习和生活。


宝宝呵护
生活护理
急救措施
体检免疫
母婴资讯